最近在单位一向爱说爱笑的云哥像变了个人,上班期间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。还时不时请假往银行跑,趁午饭前的间隙,我忙问发生了什么事,没想到他直接来了一个叹气三连直呼“太难了”。
原来今年起单位调整了薪资结构,将年底绩效奖金的70%平摊在每个月发放,然后又取消了一些省里不认可的奖金名目,里外里算算全年大概少了4-5万元。好在这个规定一视同仁,大家也没什么话可说,但要命的就在于云哥前两年恰逢房价高位时购入了改善性住房,由于手头上现金不多,夫妻俩一口气贷了近100万,当时想着双职工每年家庭收入能有个40万左右,勉勉强强可以应付,现如今面对每月六七千的房贷和两个小孩的巨额教育支出,云哥真是既吃不下又睡不着,眼瞅着清北硕博都挤县城体制里了,看样子就算辞职下海外面的环境估计更不好混,所以只能往银行跑跑,看看能不能短期借一点钱周转下。
吐槽了个大概,云哥突然抬起头问我:“樱桃,体制内就只能注定贫穷吗?”我一时语塞:“倒也不是,你看《三体》和《明朝那些事》的作者不都是体制内名利双收的典范吗?”“那概率多低啊!再说我哪有那个的本事!”说罢云哥摇摇头去了开水房。回家路上,我仍反复琢磨着这个事,从待过的4个单位和因做组织工作接触的众多领导和同事中仔细回忆,还真有一些人靠自己能力在体制内也过得很好,这里在回复云哥的同时也一并分享给大家,希望对各位有参考和启发。为了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,收租公、跑外卖、开滴滴等不纳入讨论范畴。
1
发挥专业技能,靠硬实力变现
小美插画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,她在校时就开通了自己的个人账号,当时目的并非盈利,而是借助高质量的内容输出,倒逼自己一直保持专业敏锐度。进入单位工作后,小美一半业余时间会接几个大平台的插画约稿,另一半时间则选择更新自己的账号,随着粉丝数量的逐渐增长,加之赶上了一波自媒体红利,小美的副业收入早已超过主业,不仅想买的东西再也不用看价签,每逢假期更是到处旅游。
优点:起步容易,有兴趣干着也不累,诸如写作、摄影、舞蹈、音乐等方方面面的才华都可以挖掘。
难点:挣钱有一定技术门槛,而且自媒体红利正逐渐褪去。
2
借助公考热潮,办班授课挣钱
老秦是县委党校的一名老师,无心仕途的他近些年的主要精力都在搞他自己的公考培训班,通过“高分实战经验”“多次担任面试官”“熟悉体制内运行规则”等噱头招揽学生,据说效果还不错,目前常年有8-10个人在他的私人车库里培训,至于收费多少不得而知,反正这几年他购置了2套房产和1个店铺,顺手为女儿添了一辆奔驰轿车。不过鉴于已经有很多举报信飞向纪委,今年老秦只得办理了提前退休以避免麻烦。
优点:对考场身经百战的同志来说极易上手,在蜂拥挤入体制的大潮下收益颇高。
难点:考得好不代表教得好,而且这里有廉政风险。
3
鼓捣发明创造,专利转让获利
小沈是税务部门的一名普通干部,读书时喜欢化学,后来又选了材料专业,之前读研时在导师带领下研究过一段时间防腐涂料。后来就业形势紧张就先进入了公务员队伍,但小沈只当是个糊口的营生一直没有放弃专业,一边备考博士的同时还经常上网学习最前沿的理论。某天他突然来了灵感,把当年的防腐涂料论文拿出来看了看,觉得有了新思路,于是找到老师在大学实验室论证,这一试搞出了一款新产品,性能同样优异而生产成本下降了30%,随即申请了专利。目前这个专利已被某国内知名日化企业买下,小沈从中获得十余万的收益。
优点:专利的垄断性和稀缺性决定了收益很高,受法律保护是体制内增收的合法渠道之一。
难点:脑力成本极高,需要长时间的知识沉淀和实践积累。
4
瞄准金融理财,投身股市致富
老张是个资深股迷,用他的话说,每年在体制里攒下的那点钱,除了少部分存了定期,大多都丢进了股市,偶尔也会买一点基金。每天上班会找时间看看大盘分析分析走势,然后赶在收盘前卖出和买入,总体盈亏记不清,但09年和14年的那两波牛市倒真的抓住了,据说行情最好的时候一天就净赚5万多,也就在那期间通过抄底和逃顶积累资金,不久购入了一套房产,现在市值已相当不菲。
优点:持有股票是为数不多的合法增收途径,且体制内有大量空闲时间,正好可以系统学习相关理财知识。
难点:风险很大,遇上不可控因素赚得更多赔的更多。
体制内增收,永远是在主业有声有色且精力富余的前提下实现的,如果自己的本职工作尚且干得不怎么样就火急火燎想赚钱,那么最后大概率是来回折腾得不偿失的结局。想缓解经济压力的朋友,最好选一个自己能长期坚持并可以持续获得正向收益的行业,并且能与本职工作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,在不违法违规的基础上争取更好的生活。
各位同仁,你们都是如何实现副业增收的,不妨在留言去赐教一二吧!